因為油墨的粘性是與承印物膜的分離比例有關的。故可以用油墨粘性儀來測定油墨在不同轉速下的粘性,以使每個油墨都具有良好的套印性。例如油墨的絲頭太長時,由于形成的長絲會回抽,所以有可能使印品帶有斑點,其印刷
網點也不如比較短的油墨完整——所謂“立”得起一些。對于雕刻凹版和感光柔性凸版油墨來說,絲頭長的油墨不易在版上擦凈等等。
對于任何一種流體來說,當對其進行力學研究時,一般都牽涉到粘性與彈性兩個性質。
一般地說,油墨的粘性與粘度是成正比關系的,這只是一個十分籠統(tǒng)的而極不負責的概念。油墨的粘性取決于油墨膜的分裂(離)關系。因此,在一定的速度下,測定一種油墨的粘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速度越快意味著分離力大�?梢钥闯�,包裝印刷機的印刷速度與油墨的印刷
性能是密切相關的,一種油墨在低速時可能非常順利,而在高速時就可能故障百出。例如拔紙毛(剝紙)、胡須、針孔、縮邊、斑點、飛墨、回抽上墨少(套印性能差)、蹭臟等等。
過去對粘性的測試方法,一般采用所謂手指感覺法,即在食指上沾一些油墨,然后將大拇指合上,再使兩個指頭分開,根據兩個指頭分開時所感受到的力來判斷油墨的粘性。這種傳統(tǒng)的方法需要有豐富的經驗,但無法用數字去表達清楚。盡管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fā)明測定粘性的油墨粘性儀,雖然擺脫了粘性無法用數字表達的時代的結束。但只能作相對的粘性數字表達,而不能以標準的力學單位制來說明,仍需要經驗加數據,才能準確應對包裝印刷過程中隨時出現的問題。
粘性增值對包裝印刷
的影響
多年來,人們在印刷過程中,通常印刷油墨會因PH值的增減或由于單獨補加的調墨油或沖淡劑,或稀料等種種原因,其印刷的色濃度變淡變淺,或在提高印刷速度時出現著不上油墨(常稱脫輥或不上墨)。運用“兩維制墨”原理中的溶解度的平衡或加入交聯及偶聯劑類去提高粘性的增值和提高光澤及附著性,除了油墨的膠化、返粗和墨輥或印版網(線)紋穴里堵塞外,常常會出現粘性增大而影響著正常的印刷生產。
盡管我國制定了粘性檢驗原理和油墨粘性增值檢驗方法(見QB564-33),但往往會指責油墨生產方或包裝印刷
單位產品的低劣,而不去認真研究和分析粘性增值的原因及危害。筆者認為只有通過交流或提出更加合理的印刷生產工藝,才能彌補因油墨而導致包裝印刷制品出現的缺陷,我們只有把握印刷油墨粘度和粘性,才能有效地在降低印刷
油墨成本中,提升印刷品位,提高印刷正品率。 |